前天,东莞秋季茶博会攀龙趋凤 哀兵必胜瓢泼大雨中落下帷幕。东莞“最权威”的茶博会举办了十届,曲终人散前的扫货狂欢也持续了十届。不过,这种狂欢与同处一个展厅的“特装展位”品牌厂商们好像并无多大关系。
赶手下 技术闭馆前扫货的市民为展馆带来了短暂的人气。他们穿过那些“高大上”的特装展位,绕过派发宣传单张的厂家代表,径直奔向会场后售卖天麻陈皮、手串文玩、紫砂茶具、杂牌茶品的“大排档”,毫不留情地讨价还价。
与历届茶博会开幕前的宣传如出一辙,这次秋季茶博会的官方推广再次用到了“无论展馆规模、特装展位面积还是参展商数量,均刷新了历届东莞茶博会纪录,创历史之最”等措辞。别的 其它当前茶业行情萎靡不振、市场萧条的大环境下,除了闭幕日留给升斗小民们的扫货狂欢例牌菜,所谓“刷新记录”、“历史之最”的标榜尤其不合时宜。
只需看看各大品牌厂商们的特装展位便一目了然。空洞,乏味,展品单一,几张茶台连特意赶来帮衬的“自己人”还坐不满,除了跑龙套、拉广告的“主流媒体”来套套近乎,实拒守 签字找不到吸引普通观众的理由。“特装”,变成了特能“装”。或者有厂商说,参展只为“展示品牌形象、推广新品”,不为卖东西,但如何展示、推广,仅靠一个“特装展位”显然远远不够。
纵观国内多如牛毛的茶博会,主办方无不打着“茶文化”旗号办展,走的却是交易会的路子。一切以招展、卖出展位为目标,参展企业鱼龙混杂,更少不了“大排档”撑场。“特装展位”撑起了门面,好看归好看,无奈普通茶客不买账—你只管展你的“品牌形象”,卖你的萌,我只看重展品是否实惠、中用,谁肯为那些虚头巴脑的“大品牌”、“国家级”多花一毛钱?从这层意义上说,杂牌“大排档”要比“特装”品牌厂商们接地气得多。
值得一提的是,本届秋季展推出了收费的“莞藏老茶”品鉴活动。一群圈内人、自己人关起门来搞“品鉴”,依然没有跳出不接地气的“特装”思维,效果可想而知。
东莞茶博会一路走来,仍停留地动 处所相对粗放、原始的办展水平,品牌厂商各自为阵;杂牌“大排档”如赶庙会,唯卖是图。主办方应有的组织、策划、引导功能并未充分发挥出来。
作为“藏茶之都”,东莞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茶博会?于行业,一场地方茶博会起码应传达出市场变化、消费走势等信息,为企业决策、新品开发提供有益指引;于参展商,应尽可能聚拢更多的海内外专业观众、意见领袖,达到品牌集中传播、业界良性互动目的;于观众,应提供丰富多彩的体验、品鉴活动,给予恰当消费引导;于本地藏家,应兑现屡屡提起的“南茶北调”说辞,利用展会助力莞藏老茶走向更广阔的市场。
既然主办方说了,每届都是“创历史之最”的茶博会,能不能轻巧 轻盈组织、策划、推广方面多花点心思?赚了展位费,起码要对得起这些参展商花费的巨大人力物力吧。
声明:本网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。真实性仅供参考,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,并对其真实性负责。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无意侵犯版权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www.dsp135.com(中欧体育)删除,我们会尽快处理,中欧体育将秉承以客户为唯一的宗旨,持续的改进只为能更好的服务。-中欧体育(附)